駝鈴網(wǎng) > 大型活動 > “融誠杯”彬州市第五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 > 魅力彬州 返回活動

“融誠杯”彬州市第五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

  • 活動時間:11月04日(星期日) 10:00-17:00
  • 報名截止:10月28日(星期日) 00:00
  • 活動地點:彬州市奧體中心
  • 活動人數(shù): 名額已滿
  • 報名費用:50.00 元/人 費用說明
個人狀態(tài): 請登錄

活動已結(jié)束

魅力彬州

作者:駝鈴網(wǎng)官方時間:2018-10-08

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主體部分



阿彌陀佛造像

   [大佛寺]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彬縣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于北朝,大規(guī)模開鑿于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zhàn)和五龍阪大戰(zhàn)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剎,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布于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余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邇?nèi)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秀眉慈目,跌坐于蓮臺之上。大佛頭像后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著19個飛天,構(gòu)成富麗祥和的背光。侍立于兩側(cè)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身高15.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纓珞,神態(tài)恬靜。此外,窟內(nèi)佛龕尚有造型各異小造像400余尊。此窟規(guī)模宏大,造像雄偉、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寶庫。“大佛洞”保存了當年華麗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環(huán)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飛天伎樂拱衛(wèi)著彌勒佛寶閣,呈現(xiàn)出了一派西方極樂世界的歡樂景象。被譽為陜西和絲綢之路第一大佛。

千佛洞位于大佛窟東側(cè),為中心柱室結(jié)構(gòu),由3個相邊的小洞組成,兩邊較深,中間略小。窟中造像有300余尊,除少數(shù)為立體外,大部分是浮雕。四壁各龕內(nèi),大多是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造像,主像為彌勒佛造像。各龕里的菩薩造像,呈現(xiàn)優(yōu)美的大“S”造形,形象千姿百態(tài),大多袒胸露腹,飄逸飛動,如歌如舞,反映了唐代自由開放的社會時尚。

羅漢洞位于大佛窟西側(cè),由4個小石窟一線邊綴而成,有100多尊大小不等、高低各異的造像??咧幸葬屽饶材岱馂橹飨?,余為其弟子、菩薩、力士、金剛等造像。釋迦牟尼佛的脅侍之一是文殊菩薩,他穩(wěn)坐于獅背上雙圓蓮瓣中,氣勢十分威武。獅子造形極富魅力,獅頸系鈴,獅尾擺動,給人以長嘶奔騰的動感。

丈八佛窟又稱“應福寺”,在大佛窟以西200米處,沿山開鑿的9孔小石窟散布在崖面上。造像以丈八佛為主,高7.5米,兩帝侍立菩薩均高5.8米,共有各種造像108尊,風格古樸凝重,大多破壞嚴重。

大佛窟前有磚木結(jié)構(gòu)的5層護樓,原為唐建,現(xiàn)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間重修,經(jīng)清代修建而成的,樓高32米。第一、二層用條磚“一順一丁”平砌。臺基為方形,頂部為六角的攢尖式頂。第一層門楣上刻“覺路”二字。第二層壘砌3個拱形門洞,正中門洞上刻“明鏡臺”3個字,3個門洞與大佛洞相通,大佛洞內(nèi)光線明朗,便于禮佛者瞻仰所有的群像,使大佛洞內(nèi)諸造像以最好的光線和最佳角度呈現(xiàn)在禮佛者面前。自第三層之上全部成為木構(gòu)建筑,各層面闊于與高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整體輪廓為方塔形,每層辟有門窗,造有欄桿,拾級而上,可以登臨眺望。


香菇燒麥

 

香菇燒麥是彬縣地方風味小吃。彬縣燒麥,歷史悠久,屬全國北派。50年代,彬縣十字街口每到傍晚,有作為夜宵的提籃小賣燒麥。60年代至70年代無人制作。80年代以來,彬縣第二飲食服務公司已將其作為重要宴席食品供應。彬縣燒麥吸收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制餡特點,制成香菇燒麥,原料用肥三瘦七鮮肉、香菇、雞柳制成雞茸香菇餡,以骨湯、香油、生姜、大蔥、筒桂、八角、小香、丁香、草果、花椒等為輔料,高湯、大油、面粉制成燙面面團。面團制成25克重的劑子,用走鍾制花邊皮子包上餡料入小籠,用旺火蒸10分鐘即成。制作方法是:一、制餡。取新鮮豬肉加入精鹽、料酒、骨湯、菜油、生姜、大蔥、味精、八角、小香、草果、花椒等制成鮮肉餡。二、制皮。取精白面粉,加入大油、骨湯、燙成半燙面,然后揪劑,用走鍾搟成邊迥成花紋的圓形薄面皮。三、包餡蒸熟。用制好的面皮包入鮮肉餡,比包子略高,呈開花狀。上籠蒸約十分鐘即熟。連籠端出,便是原籠燒麥,可隨做隨食,味道鮮香不膩,久食不厭?,F(xiàn)為彬縣一品鮮飯店名點小吃之一,2003年,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咸陽美食旅游周”活動中,獲“西安咸陽旅游名品”稱號。


桂花蜂糕

  

彬縣地方傳統(tǒng)民間小吃。用小麥加蜂蜜做成。原料是,按普通小麥面粉1000克、蜂蜜400克、菜籽油150克比例配料并加入糖桂花、雞蛋等。制作方法是:先發(fā)酵“起面”,再加堿,加干面粉,蜂蜜、清油揉和成團或條狀,經(jīng)反復加溫發(fā)酵后,使面團軟而不流,倒在墊有面餅狀底襯的蒸籠上,加熱蒸熟。出籠冷卻后,切成菱形小塊,即可食用。蜂糕狀如蛋糕,甜酥綿軟,冷食如酥,熱食如飴?,F(xiàn)為彬縣一品鮮飯店小吃名點之一,2003年4月,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咸陽美食旅游周”活動中,獲西安咸陽旅游名品稱號。


御面

 

彬縣地方風味特色面食。御面,又稱玉面、淤面,是一種有別于涼皮的面粉特制食品,其色純?nèi)缬?,味美筋甜,清香爽口。以其制作方法稱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稱為“玉面”,以其為宮中貢品而稱為“御面”。

相傳為當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時夫人姜女所發(fā)明。姜女是《詩·大雅·綿》中盛的賢美聰慧夫人,以善于烹調(diào)著稱。后來古公亶父由豳遷岐,途經(jīng)乾縣梁山,姜女也將御面制作技藝帶到了乾縣、岐山一帶,只不過因水土關系,那里的小麥面粉做成了流傳至今的“面皮”。過了100多年,古公亶父的重孫周武王滅商建周,親自來祖地豳國朝拜,專要曾祖母創(chuàng)始、曾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淤面又稱為“御面”。建都咸陽、長安的秦漢唐各代,彬地御面一直為宮中食品。清慈禧太后晚年喜歡翻閱歷朝案卷,對周人先祖居豳的歷史及《詩·豳風》頗有研究,因而在頤和園修了“豳風橋”,她竟然從古籍中查到了3000多年前周太王元妃姜女制作淤面的記述,深為感動。后來八國聯(lián)軍入侵,慈禧逃到西安時,特地點了邠州淤面。

雖經(jīng)3000多年的演變,淤面仍是上述姜女首創(chuàng)的四道工序,就是洗淤面、煉淤面、蒸淤面、切淤面。后來又加了壓淤面,即將蒸熟的淤面壓制成飴絡。制作方法是:取上乘精粉適量,拌勻揉成面團,將面團放于涼水盆中反復揉洗,直到洗凈面筋為止。再將洗出的面水過籮沉淀,在涼快干凈處沉淀一夜。第二天濾掉在上面的清水,把粉漿用小火在鍋內(nèi)提煉成團,人工搓成小塊、籠蒸一小時后出鍋,用飴絡床壓制成粉條狀?;蛴梦幕鹪阱伬镞厰囘厽挘瑹挸砂胧鞛橐?,再揉成細長條,置于籠內(nèi)蒸熟。然后緩緩晾冷,用鋒刃片切成極薄的片,佐以蒜泥、姜末、陳醋、精鹽、香油,即可食用。御面筋光柔軟,光滑爽口。2003年4月,彬縣制作的御面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咸陽美食旅游周”活動中,獲“西安咸陽旅游名品”稱號。


豳州驛

 


菊花廣場

 


金池革命舊址

 

金池革命舊址

舊址大門

舊址辦公區(qū)原貌

中共彬縣首任縣委書記任君順舊居

彬縣縣政府首任縣長張效良舊居

金池革命舊址革命歷史展區(qū)全貌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展館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展館

金池革命舊址生活區(qū)全貌

 

生活區(qū)一角

彬縣金池革命舊址位于龍高鎮(zhèn)金池村,是解放前中共彬縣委員會、彬縣縣政府駐地。建國前,這里是中共彬旬工委、赤水縣委、關中地委等黨組織在彬縣活動的中心,也是在這里,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寧游擊隊經(jīng)?;顒?,在彬縣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種;也是在這里,彬縣縣委、縣政府領導全縣軍民認真開展政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項活動,鞏固、發(fā)展、壯大彬縣地區(qū)黨組織,為全面接管彬縣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再現(xiàn)當年斗爭歷史,告慰革命前輩,教育啟迪后人,弘揚光榮傳統(tǒng),激發(fā)愛國熱情,發(fā)展紅色旅游,服務進位創(chuàng)強,彬縣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diào)研的基礎上,于2011年9月份正式啟動金池革命舊址修復工作,期間共走訪歷任縣級領導11人、各界知情人士350多人,收集各類展品400多件、照片300多幅、文字史料4萬多字,制作展板300多塊,加固維修窯洞15孔,周圍保護范圍3000平方米,完成投資400萬元。

修復后的金池革命舊址分為三個自然展區(qū):一區(qū)為辦公區(qū),8孔窯洞,坐北向南5孔窯洞,最西端1孔為時任縣委書記任君順居住和辦公地,坐西向東3孔窯洞,中間1孔為時任縣長張效良居住和辦公地,其余為機關工作人員居住和辦公地。二區(qū)為革命歷史展區(qū),4孔窯洞,按照歷史分期,分4個單元布展。一單元再現(xiàn)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的陜甘游擊隊及彬縣早期共產(chǎn)黨人趙宏均等在彬縣永樂、龍高等地宣傳黨的政策、建立政權(quán)和進行土地革命的戰(zhàn)斗歷程;二單元再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彬縣軍民在黨組織領導下,支援前線,擊退敵人圍剿,鞏固、發(fā)展、壯大黨組織的英雄事跡;三單元再現(xiàn)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彬縣軍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武裝斗爭和紅四方面軍解放彬縣的重大歷史事件;四單元再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彬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探索及成就,再現(xiàn)了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勤勞善良的彬州兒女矢志不渝、共同譜寫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新篇章的輝煌歷程。三區(qū)為生活區(qū),3孔窯洞,主要再現(xiàn)革命戰(zhàn)爭年代縣委、縣政府的后勤保障情況。修復后的金池革命舊址已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戰(zhàn)爭的硝煙遠遠離去,滄桑巨變,歲月流逝,但歷史不會永遠沉寂。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古豳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灑著烈士的鮮血,每一片稍林都浸透了紅軍、游擊隊的汗水,每一個溝壑都留下了紅色的足跡,每一條河都流淌著壯懷激烈的傳說……


公劉教稼苑